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语文是“传统”的首道大门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奖,是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北京

聚焦与思考 | 磁性语文课堂的理论关照与实践生成

摘要:磁性课堂基于兴趣观点、情境教学法及沉浸体验理论,志在使师生于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浓郁兴趣以至于入迷,心无旁骛沉浸其中,全身心忘我投入,并产生持续强烈的愉悦感。理想的磁性课堂始于兴趣,陷于情境,痴于

聚焦与思考 |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落实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统编教材所选篇目体现了强烈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将传统文化边缘化、标签化、单向化等现状。对此探索相应教学策略:纵横

文本解读 | 基于“声色”审美视角的古代诗歌阅读

摘要:“以江月为文澜”的谋篇布局让《琵琶行》精妙绝伦,也给予了后人深入研究的独特视角,其典型特质随着时间推移而真实巧妙地转变,营造出广袤阔远的空间和澄澈冷寂的氛围。本文“声色”之美的审视与品读,需要我

文本解读 | 《师说》逻辑闭环结构解读

摘要:《师说》是传统思辨性作品名篇,篇章既合乎现代论述文的规范要求,又合乎逻辑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全文分别从观点“学必有师”的概念组成“学”与“必有师”这两个立论角度出发,先论证必要性理由,再论证充分性

文本解读 | 教学视域下《济南的冬天》的深度研读

摘要:统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选入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作为中学阶段的起始单元,安排写景的抒情散文,意在培养学生对山水自然的感知。山水之乐自古以来被中国文人视为众乐之首,以审

文本解读 | 以童趣为切入口的《朝花夕拾》解读

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中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然而,中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与经典之间存在着隔膜。细细品读《朝花夕拾》中的童趣书写,条分缕析其中的童年乐趣、坐“过

教材 | 破译“非常”密码,探寻《项脊轩志》旨趣

摘要: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文言散文名篇,文章的旨趣除了传统的“亲情说”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揣摩才能获取。可以尝试寻找文中一些“非常之处”,如文章标题、删节部分及前后篇写法的落

课堂教学 | 创设真实情境,探究诸子经典

摘要:教学中应筛选,整合已有知识,创设个人体验情境;加强跨媒介合作,再现社会生活情境;以任务驱动,构建学科认知情境。互相融合,彼此渗透,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对于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 | 见广知深读小说

摘要: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创造真正的学习活动,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需要促进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在外国小说教学时有以下策略可以尝试:紧扣主题,凸显小说核心价值;全面思考,以点带面解全篇;细致品读

课堂教学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教材教法的改革和“整本书阅读”的要求,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其中“名著阅读”环节成为一大重难点。“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下,由强调具体内容上

课堂教学 | 突围与转向:以“人物”撬动小说教学

摘要:小说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点。小说教学需要“常教常新”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尤其是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表层的形象分析之上,要以“人物”为切入点撬动小说教

课堂教学 | 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因为缺少设计元素,机械重复较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效率不高。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材重视整体设计,着眼大单元任务群教学,但语文学习任务仍缺乏统一的设计,任务粗放

课堂教学 | 指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探索

摘要: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借助“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一方面,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可以突破单篇教学的“碎片化”,有助于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通过理解学科大概念,学生能够在

课堂教学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新实践

摘要:“语文学习任务群”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语文学习任务群”内涵的理解,分析了该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转型的必要性,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综合考虑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建构

摘要:本文以《一棵小桃树》为例进行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反思能力。通过前置学习、要素感知、分析理解、赏析评价、迁移应用等深度学习环节,改变阅读教学中浅层

课堂教学 |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大问题设计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大问题”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抓手,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问题”设计要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发展力

课堂教学 | 深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深度阅读强调读书要投入,强调细读精思;强调以培育系统思维为目标;强调合作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实现阅读的反思和提炼,即防止阅读上的杂乱浅略,过程中强化体验,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名师手记 | 依体定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

摘要:以依体定教为理论基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来展开教学思路,通过《怜悯是人的本性》的驳论文文体,到重构“驳论逻辑学习任务群”,再到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的驳论文写作,从“读透”一篇文到“读

写作 | 初中语文教师教育写作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教育写作可以帮助教师深度审视自身教育生活,实现教育经验和规律的自我构建,做到“实践”与“研究”并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写作上都面临“难以捕捉教育情境中的

语言 | 标点:语言的重要机体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须在阅读文本中关注作者的创作规律。那些承载着作者意志与情感的标点,是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与规律的重要切入点。教学中关注标点,从标

经典案例 | 叩问魂灵 疗救生命

摘要: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结合作家写作的主旨,本教学设计以拯救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最终课堂指向,重新设计“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探讨“我”如何拯救祥林嫂;

博硕论坛 | 《孤独之旅》:少年成长的心理画像

摘要:《孤独之旅》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运用叙事学分析《孤独之旅》的叙事特点,从心理批评视角解析少年“成长”主题的内涵,进而从教材视角分析课文的育人价值。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分析,发现《

博硕论坛 | 论语文“审美品位”的界定

摘要: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审美”“审美品位”在语文课标中出现了不下百次,但并没有得到准确的定义,本文尝试对其进行界定,区分了“审美品位”和“审美品味”的不同,并梳理

博硕论坛 | 打破空间的桎梏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游园·皂罗袍》被选入统编高中教材。该段所叙的是杜丽娘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追求自由,青春意识开始觉醒的第一步,也是剧作的高潮之处。本文拟从空间理论切入,分

博硕论坛 | 课堂教学“三阶段”的内涵及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践行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阵地,也是体现课改成效的一面镜子。聚焦于课堂教学改革是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工作的重点。农村普通高中在课改浪潮中艰难前行,不断探索。基于怀特海“教育的节奏”理论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