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思辨读写的方法与实践

刘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曾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

文本解读 | “天使”与“真人”

摘要: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来看,冰心与丰子恺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突出代表,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作家自身思想因素的影响,彼此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都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发现儿童,并怀着真心去礼赞儿童。然

文本解读 | 《错误》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郑愁予的《错误》具有经典诗歌所蕴藏的丰富主题内涵,从知人论世角度看,表达了人世战乱的生离死别;从文本本体角度看,表达了个体生命的爱恨愁怨;从审美哲学角度看,体现错位的哲思妙趣。基于其丰富的内涵主

文本解读 | 显晦相间与悲情在曲折中的深化

摘要:立足于文章学解读,《项脊轩志》在表情达意上具有显晦相间的特征,作为文章交织共融存在的喜与悲两种情感要素在显隐相间的行文技法演进中,又呈现出悲情在曲折中深化的特点。在《项脊轩志》文章学解读的基础上

聚焦与思考 | 口诵心唯,情文皆悟

摘要:“厘清“美读”概念,明确其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应成为“美读”研究的起点与应有之义。“美读”的对象不应限于文学类作品;“美读”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阅读形式,更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音声性”和

聚焦与思考 | “老教师”如何尽快适应语文“新课改”

摘要: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此次改革是一次颠覆传统教育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从教材到教学,从考试到招生,其改革的覆盖面和渗透率,都堪称史无前例。就语文学科而言,老教师虽说已有几

聚焦与思考 | 向美而生:基于语文学科育人的美育路径

摘要: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依托自己的学科教学对学生开展审美的教育,语文学科更是如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向美而生的语文教学,从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管理、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去

教材 |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大概念为锚点的单元整体教学应引起关注。据此,我们聚焦大概念,尝试进行大概念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取单元大概念,提

教材 | “玩偶”夺门出 “雷雨”注巢覆

摘要:《雷雨》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节选课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也节选了《玩偶之家》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课。两篇戏剧同为经典,其中《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雷雨》中的蘩漪,这

课堂教学 |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教师提问视角的五重考量

摘要:语文微课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促进学习者思维发展、学能提升的助推剂,对于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凸显的能动作用。规范化、专业化的课堂观察对于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正向反拨。该文以中国微课网高中

课堂教学 | 陌生化视野下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角度

摘要: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处境是尴尬的,但处境的尴尬不应该成为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轻视的理由。以陌生化为中心,现代诗歌教学可以从现代诗歌的事物错搭、情绪分行、逻辑跳跃等三个特征入手开展有效

课堂教学 | “问”到最佳是真谛

摘要: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融入和参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建构批判思维。创设情境,通过层递式的推进提问,师生深层互动,以逻辑自洽和适度呈现的问题链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求和解决学习与生活

课堂教学 | 语境理论下的高中学习情境研究

摘要:基于语用学理论,以《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为例,创设了以“婚恋”作为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重点阐述了文学作品主要采用恋爱婚姻情节塑造人物的笔法,并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实际反馈动态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锻

课堂教学 | 文言文教学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摘要: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无趣,花了大量功夫却收效甚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文言文教学多停留在字词句篇的翻译上,而对教学的方式方法缺

课堂教学 | 教、扶、放:三步解放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说,小说因其体裁不同,教法也应有不同。本文对出现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课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和归纳,结合“教读”“扶读”“放读”各自的教学特性,对初中

课堂教学 | 关联性视角下小说类名著读写任务设计

摘要:针对学生在小说类名著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碎片化、理解肤浅化、体验缺失化等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关联性思维设计读写任务,从小说内部关联、小说与他书的关联、小说与读者的关联、小说与语境的关联四个角度设计读

课堂教学 | 寻象以观意 体物而得神

摘要:意象作为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带有时代精神的烙印,是情与境的互渗,也是我们进入审美世界的重要通道。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为例,基于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与逻辑性原则,聚焦“意象”

课堂教学 | 新课标视域下小初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标强调“做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并从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学习任务群等不同视角提出具体要求。针对目前小学、初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忽视必要的过渡和衔接问题,提出解决小学、初中文言文教学

名师手记 | 流浪歌手的秋水伊人

张丽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师。一、作者印象中国文字里有一个奇妙的词语——秋士,专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以“秋”来形容“士”,实在形象而恰切。摇落、萧瑟、衰飒、悲凉,人的处境与心情,切合秋的特

考试与评价 | “三步走”初三文言文复习优化策略

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初三语文复习应摒弃机械重复、“炒冷饮”式的高耗低效的浅层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起到省时提质的复习效果。在实践中提炼的“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三

写作 | 裂变晋阶,追寻诗意与神韵之境

摘要:初中的习作,语言问题最为突出,如何让学生写出生动的语句,一直是老师辛苦努力的方向。笔者在教学中从思维上入手,通过裂变、概述、情境和语句的方式,让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晋阶提升,逐渐向诗意和神韵靠近。关

写作 | 复兴中华勇往直前,殒身不恤挺膺担当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以“勇气”为主题,重点从拟分论点、论据选择、辩证分析、联系现实等方面做示范,以期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有所帮助。关键词:勇气 议论文 写作指导晏志方,湖北

语言 | “家弟”有话要说

摘要: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是称“家弟”还是称“舍弟”,不能一概而论。称“家弟”称“舍弟”,均有其时代性,均有其侧重点。为体现时代性和侧重点,作为古代汉语的专有名词“家弟”和“舍弟”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

语言 | 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补说两则

摘要:《核舟记》“船背”一词的解释一般有三种意见:船顶,船底和船侧。通过视角分析和实物的对照,认为中学语文课本将船背解释为船底,比较允当。《孟子·告子下》“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行”字的解释备受争

经典案例 | 赏自然画卷,品生命赞歌

执教:张海朋,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初级中学教师;专家点评:于红梅,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作品,编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自

博硕论坛 | 基于情境教学的剧本围读式教学设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理念,设置剧本围读的情境,采取聚焦环境,还原真实文本场域;化身角色,解开人物情感密码;共历事件,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等策略,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性、实现情境整

博硕论坛 |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冷思考”

摘要:大单元教学突破单篇精讲的限制,以学习任务整合单元教学,直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发现大单元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过程追求形式、文本容量过大、弱化单篇作用等问题,影响教学实效。在此

博硕论坛 | 语用学视角下的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语用学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推断语言的真实意义,将语用学的相关知识与散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散文教学中,教师明确散文教学知识体系,将语用学对话语、语用主体、语

博硕论坛 | 标点符号之于情感的教学启示

摘要:《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于1938年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意象和情感历来是学界解读该诗的重点。诗歌中“:”“……”“——”“?”等标点符号对全诗节奏、意象创设和情感抒发具有重要作用,细致品味标点符号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