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新发展阶段职普融通的价值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是党中央对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具有重
改革前瞻 |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发展图景与实践路径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教协同、三融一优化”的战略要求,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通过构建分析框架发现,我国遵循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视为建设重点的逻辑理路,将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
改革前瞻 | “三教协同”视角下省域职普融通 改革的制度设计 摘 要 促进人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既是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职普融通改革的核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职普关系经历了层次教育、类型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发展阶段。我国在改革开
改革前瞻 | 适应智能时代人才结构演变的中职教育变革与综合高中建设 摘 要 人工智能推动下,社会职业变迁速度加快,人才需求结构显著变化。这使得“教育—人才”结构间的不适应更为常见。智能时代教育的分类筛选职能将弱化,人才供求平衡也将呈现一系列新形态,并会由此进一步推动中
教育经济 | 经济视角:我国政府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投入机制探究 摘 要 经济观点认为,经费来源及到账方式深刻影响高等院校行为方式,或指向政府,或指向高等院校自身,或指向市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对某市一所综合性大学
教育社会 | “寒门”如何出贵子:高职院校中的“文化流动”与“文化生产” 摘 要 来自重点本科院校贫寒学子的成长经历一直备受关注,而职业院校中的“寒门”子弟却无人问津。依托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对11位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究高职院校中正式教育(课
教师教育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及实施路径研究 摘 要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实绩,牵动各方利益主体
教师教育 | 角色理论视野下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成长培育路径建构 摘 要 当前,我国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规模上颇有起色,制度建设上颇有成效,角色定位上多重交织。从角色理论视野考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场域角色、社会场域角色、家庭场域角色和自我场域角色
教师教育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机制研究 摘 要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
农村教育 | 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耦合影响测度与空间分异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之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方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
国际比较 | 德国工业4.0产教融合“智慧学习 工厂”的构建理念与实施路径 摘 要 为应对工业4.0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德国实施了职业教育4.0战略。在此背景下,德国工业4.0产教融合“智慧学习工厂”应运而生。“智慧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指引,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的能力需求为
要目检索 | 全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要目检索 (总第308期) 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承办19828347    职教高考改革的利益博弈与政策调适——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扎根研究    李政    《教育发展研究》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