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习传统语文教育理论

赵志伟,上海宝山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观察与作文》《书声琅琅》《幽默的中国人》《高中语文课程新探》《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中国十大书法家》(合著)《通向智慧之路》,编著《名家名

文本解读 | 《鸿门宴》的文章学解读及其方法论启示

摘要:《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相关解析论文难以计数,精彩处自然不容抹杀,但也有不尽准确和陈陈相因之弊。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忽视该文乃是一篇节选文,而未将其置于《项羽本纪》全文的

文本解读 | 历史真实与艺术逻辑

摘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自问世以来,既受到历代诗人与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不时有人对他引用史实的方式提出质疑。诗词以言志、抒情为主要目的,所引述的任何史实都不过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而它不仅不必

文本解读 | 文史会通视域下的《湖心亭看雪》解读

摘要:张岱文史兼备,其史得文之要,其文有史之魂。从文史会通视域下层层解读《湖心亭看雪》。文史互证,从宏观上可见张岱将故国情怀融入创作的心态;文史相参,展现《湖心亭看雪》冰雪意境背后张岱孤傲不屈的痴心;

文本解读 | 看似置身事外,实则身在局中

摘要:《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两篇经典小说的解读和分析,生发出众多且经典的教学设计和令人拍案叫绝的解读思路,相关的资料更是不胜枚举,但将这两篇经典小说进行比较性阅读的研究和分析还是相对较少。故笔

聚焦与思考 | 大单元教学的理性评估与改进策略

摘要:大单元教学的优劣是近来学术探讨的热点,孙绍振“五论”对其批评尚欠理性。大单元教学引发群嘲主要是基于三个外因,即教师减弱了对文本的解读、把某些经验扩大化甚至教条化,以及教育部门初期推行大单元教学的

聚焦与思考 | 古代器皿背后的文化探微

摘要:商承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和鉴藏家,其藏品中有不少珍贵的古代器皿。本文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和中山大学主办的“商声振金石——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特展”中的饪食器和酒器为例

聚焦与思考 | 论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路径

摘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相通。融入德育的语文教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教学路径有

聚焦与思考 | 动静相宜 张弛有道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课堂教学方式正渐渐地发生转变。单纯追求热闹、好玩,便会导致课堂没有广度、深度。仅仅崇尚静思、深研,又难以使语文素养落地生根。课堂教学中的“动”,让语文学习更有情境性和实

聚焦与思考 | 钱梦龙的语文教育模式

摘要: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如何围绕我国教育的国情现状来制定改革方案、如何总结我国当代教育家的实践理论与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钱梦龙作为当代杰出教育家,在语文教育领域大

教材 | 在聚散中“出发”,在相逢中“归来”

摘要:统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灯笼》,是吴伯箫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基于“素养”的视角,从“灯笼的夜晚意义、灯笼的个性化言说、灯笼里的人、灯笼的文化共鸣”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关键词

课堂教学 | 影视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验研究

摘要:多感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体验、吸收、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习潜能的教学方法。影视资源正是

课堂教学 | 形散神聚,意深韵长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的主动参与能极大地促进认知和学习过程。应用到抒情散文的教学中,这意味着通过更多互动和实践的方式,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

课堂教学 | 文本重构:群文语境下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

摘要: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创设群文组文,创设群文阅读的语境,进行文本重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路径。在文本重构中,从认知冲突与关联之处,确定诗歌的教学价值,通过改变诗歌形式,删改诗歌内容,替换诗歌标题,

课堂教学 |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下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其核心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促进本学科知识、概念的理解,及结合其他学科

课堂教学 | 戏剧思辨阅读与写作教学路径研究

摘要:当下思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文言文、议论文篇目,而关于戏剧思辨读写方面鲜有涉及。然而,深刻理解寄托着作家对人生深切关怀的戏剧作品,就要聚焦剧中人物形象、行为或事件的意义等角度进行思辨。

名师手记 | 思辨性阅读视域下的青春底色

陶兴国,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教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读本·选择性必修(下册)入选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远行》)这一带有浓厚现代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确实可以给予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与

考试与评价 | 紧扣关键 多元分析 创新思维

摘要: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语言简洁,只有两句话,且两句话的语义关系也非常清楚。正常情况下,审题都不存在什么偏题问题。但要将这篇作文写好,也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材料,思维并不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写

写作 | 高中时评作文教学的策略转向及实践探究

摘要:时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瞩目,但在高中教学实践上一直存在着机械灌输、信息过载、指导浅表化等缺憾。本文通过目标导引视域下的教学变革思路来研究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发现其呈现出重内容理解与重构、

写作 | 读写结合视域下高中作文仿格教学实践

摘要:作文仿格,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读写结合是语文学科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聚焦读写结合视域下高中作文仿格教学的研究,提出仿格教学的实践进路。教材是作文仿格的优秀范例,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

语言 | 《红楼梦》“马猴”词条义辩

摘要:马猴从字面上几乎不可训释。通过“普方古三角”发现,马为记音符号,义同“猴”,与诸多少数民族语同源,为同义并列,“沐猴而冠”中“沐猴”也即“母猴”“马猴”。除了语词的训诂,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过

经典案例 | 培育超越孤独的力量

执教:刘洋,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星河学校教师;专家点评:罗晓晖,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

博硕论坛 | 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精选图书版本

摘要:版本学是从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学科,其中大有学问。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精选图书版本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真正读到好书,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语文

博硕论坛 | 讲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摘要:作为革命文学作品,《党费》中黄新舍己为人、一心向党的革命精神感人不已,但在教学时容易将这部作品刻板化。为避免这种倾向,一线教师可以从文本的细节入手,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重新认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以

博硕论坛 | 教材多元解读的可能与限度

摘要:受阐释学影响,多元解读的理论建构包含了“视域融合”“召唤结构”“自我建构”等多重解读观。语文教材解读的“单一解读”和“肆意解读”两种错误倾向呼唤多元解读,其自身的开放性、历史性和主体参与性也为多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