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要突出“现场”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中高端产业和产业中高端部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专题 | 理论·建构·进阶: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认知逻辑 摘 要 培养面向高端产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囿于人与技术二元对立哲学立场,使得当下职业教育忽略了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和人文意蕴。工程哲学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理论视角
现场工程师专题 | 场域视角下新时代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 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是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针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面临的顶层制度设计
现场工程师专题 |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意蕴、逻辑与策略 摘 要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能够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适应性、提升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应围绕“基于工作现场、在工作现
办学与管理 | 数智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 在数智时代,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普及、数字化转型与连接无处不在、安全与隐私关注增强等新特征凸显,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亟待信息技术的改造。然而,职业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面临专业教育教学
办学与管理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 摘 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是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引领动力社会价值、明晰职业院校“主阵地”与企业“主角色”发展价值、彰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长远发展个人价值的重
办学与管理 | 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实施“2+1”校企双元育人的逻辑与路径 摘 要 在当前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迫切,越来越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迁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开展“2+1”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铁路行业校企开展
课程与教学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 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价值。职业教育“赛教+双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基础主要体现
课程与教学 | 职业师范院校线上教学质量标准的生成逻辑及其体系建构 摘 要 基于职业师范院校线上教学质量标准价值取向的思考,通过理论溯源与解析,系统诠释了线上教学质量标准的生成逻辑,即理念与方法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统一、定性和定量的联结。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CIPP质
教师与团队 |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困境表征与突破路径 摘 要 开展企业深度实践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双师”能力、增强教师育人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当前这一举措却并未发挥出应有效能。基于此,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从院校、企业、教师三方主体入手,从
教师与团队 | 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现实样态与提升策略 摘 要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279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数字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教龄段和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数字素养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
考核与评价 | 教育强国战略下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 教育强国战略下,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是拓宽学生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建立职普融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行动指南。运用文献归纳法、德尔
考核与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立体评价模型建构 摘 要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立体评价模型是保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立体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