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联想集团与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协同开展工程师学院建设探索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最大的发展优势,已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本制度安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
办学与管理 | “相互成全”还是“互相伤害”: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高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摘 要 现代产业学院是新时期落实深化产教融合的独特办学单位,作为建设的主体,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典型的不完全契约形态关系。按照不完全契约理论,当契约实施顺利时,学校内涵建设得到加强、企业社会声誉和人力资源
办学与管理 | “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 摘 要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基于“技能中国”建设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型育人目标。面向“技能中国”建设,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助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鉴于
办学与管理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突破 摘 要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对职业教育如何向社会各要素集聚的利益共同体办学转型的新探索,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抓手,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课程与教学 | 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材开发研究 摘 要 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材开发是紧随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要求、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迎合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变革浪潮、匹配教材形式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应然路向。立足于此,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
课程与教学 | 高职专业群“双主线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针对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中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逻辑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教育逻辑主线与以服务产业为目标的产业逻辑主线的“双主线融合”高职专业群课
课程与教学 |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1+3+X”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摘 要 构建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体现。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存在内容和目标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机制和体系不健全
教法与学法 | 多渠道招生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及提升策略 摘 要 我国连续三年实施高职教育扩招政策,高职院校逐步形成了普通高考、单独招生、对口招生、“3+2”升学等四条招生渠道。通过面向河北省某高职院校软件工程类专业师生的调查发现,不同招生渠道学生“群体”、
教法与学法 | 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 摘 要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基本素质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包括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挖掘能力、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学
教法与学法 | 高职扩招学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对策 摘 要 了解高职扩招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扩招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以A省H市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三个维度对扩招学生的学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
教师与团队 | 协同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如何塑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不仅是活化教学资源,而且是实现一种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从团队与管理关系来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借助创造性的活动整合资源以塑造教学创新团队。通过以A高职院校机械
教师与团队 |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 摘 要 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数字素养。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生存、数字思维、数字应用与数字共生等要素的统一体。然而,当前高职教师数字知识结构
教师与团队 | 质量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五航”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质量强国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教师“五航”培养体系有助于满足高职教师全流程一体式培养要求、契合自身能力塑造要求以及落实培养制度建设要求,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教师“五航”培养体系,包含“价
评价与诊断 |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增值性评价的内涵意蕴与实施路径 摘 要 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保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层次不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