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新职教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主体的法律义务 技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称“新职教法”)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型社会”写
改革前瞻 | 中国特色技能型社会建设成就、挑战与路径 摘 要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社会任务之一。技能型社会作为我国本土话语,天然彰显中国特色,是以中国特色的技能文化和制度为基础、以技能教育和学习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发挥技能的生产
改革前瞻 | 我国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文化逻辑 摘 要 技能型社会是一种具有崇尚技能的价值、制度和行为的社会形态,旨在促进技能的生成积累、流转配置和升级迁移,从根本上平衡技能内部属性和效用之间的紧张关系。构建技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工业叠加期产业
改革前瞻 | 面向2035: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实质、现实逻辑与机制路径 摘 要 面向2035进行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当明晰其内涵实质,洞察其现实逻辑,探寻其运行机制,实施系统科学的行动路径。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实质主要体现为三点:技能型社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社会发展
教育法学 | 公民受职业教育权平等保护的法治保障:新《职业教育法》的重大突破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强调职业本身的工具性价值,也关注人本话语下“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氛围塑造,要求保障公民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使职业教育真正惠及全民、福泽社会。为此,新修订的《职业教育
教育法学 |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提高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增强社会契合度和适应性方面作出了规定。运用扎根理论对新《职业
体制创新 | 从孤岛到协同:“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的破立与转向 摘 要 职业启蒙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积极职业观具有深远意义。在“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是丰富学生多彩活动的重要抓手。但在现实中,职业启蒙教育各主体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职业
体制创新 | 从“分流”走向“融通”:职普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摘 要 职普分流是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产物,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分层管理密切相关。由于我国职普分流机制和手段的僵化和落后,导致职普分流的本意逐渐异化。教育部门强力维系职普比大体相当,
教育评价 | 基于职业院校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探析 摘 要 职业院校参与第三方评估是推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改革的关键力量,是职业院校实现自主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之选。在当前的第三方评估实践中,职业院校存在评估态度淡漠、评估“意愿力”不强、评估
院校建设 | 《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后技工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实现路径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学校承担了为国家培养产业工人、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功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后,技工学校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培养产业工人服
农村教育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正义及其实践进路 摘 要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扎根乡村大地提供高质量职业教育,释放职业教育的正义能量,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内蕴着一种空间关系,
国际比较 | 凯兴斯泰纳与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创建 摘 要 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是蜚声世界的一种教育制度,凯兴斯泰纳是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奠基者。在德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于青少年的国民教育提出迫切要求,而原有继续教育机构无力承担该重任的情况下,解决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