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朱孝平发展高辨识度、高吸引力的职业教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辨识度”与“吸引力”。辨识度代表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吸引力反映社
改革前瞻 | 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路 摘 要 新质生产力赋予职业教育担当教育链上连接点与关节点、人才链上锻造基石与栋梁、产业链上助推器与加速器、创新链上构筑高原与高地等重要使命。据此,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系统论为
改革前瞻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匹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省域差异研究 摘 要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其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高等职业教育匹配高技术
改革前瞻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独特使命与实现路径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新技能培训与新劳动力再生产的推动者,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研究的中介者,是技术知识升级的开拓者。职业教育能够对接技术技能创新、满足劳动力需求,促进产教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应用,为
创新视域 |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审思与实践样态 摘 要 在职业教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地进入生产领域和职业教育场域,赋能职业教育在学生个体、学校群体与区域社会三个向度上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与突破。但技术的工具性特征、学
创新视域 | 三角协调理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 摘 要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借鉴伯顿·克拉克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型”,拓展构建了“大学—国家—社会”的三角协调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审视,高等职业
教育数字化 |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工匠培养研究 摘 要 数字工匠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为应对数字工匠供给滞后于产业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以及“三教改革”不同步等现象,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教师应积极找回在人才培养中缺失的角色,
教育数字化 | 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的价值审视与模型构建 摘 要 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是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完成度和实现度,能够从动态视角表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评估的基础性工具,能够为具体评估指标体系构
高职发展 |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与规定性 摘 要 职业本科教育在层次定位上要立位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培养高层次岗位的高阶型人才;在类型定位上要站位“职业性”,彰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在培养定位上要凸显“技术性”的主位,培养学生对技术本质的认知,具
科教融汇 |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时代要义、实施基础与行动方略 摘 要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实现与最前沿科学、技术、生产趋势融合汇聚发展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科教融汇有利于破解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利于深化科学、技术、生产的“链环—回路”关系模式
科教融汇 |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的逻辑、挑战与进路 摘 要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是培养社会新型劳动者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提出新的逻辑方向。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过程面临劳动者创
国际比较 | 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全球图景、挑战与中国应对 摘 要 数字化背景下,终身学习逐渐成为全球教育政策核心。从大众传媒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数字化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系列报告揭示了终身学习理念从持续一生的学习到个性化学习再到可持续性学习的变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