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企业主体地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改革前瞻 |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时代必然、政策语境与问题对策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融合特征加速推进各领域融合发展,引发结构性变革。面向2035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命题。从政策研究看,高等教育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职
改革前瞻 |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形成与机制 摘 要 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理论到实践,这两种教育体系从差异逐步走向价值同构,其协同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已然成为社会共识。在将两种教育协同发
改革前瞻 | 处于交叉地带的职业本科教育 摘 要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延伸产物,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交叉地带。职业本科教育的双重属性带来了职业性与高等性并重、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并重、人才培
教育经济 | 位移抑或协同:中职、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摘 要 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模型,探究2010-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
教育经济 | 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时序耦合及体系建构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教育类型。以西部八省(自治区)为样本,基于200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 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
校企合作 |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 要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是由职业教育属性决定的,企业参与动力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分析框架,对苏州市250家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意愿调查发现:企业参与意愿受行为态度、
校企合作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组织障碍跨越研究 摘 要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各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产教融合效果不理想、绩效低下等问题仍普遍存在。由于在组织性质、组织结构、组织功能三个方面存在原生差异,学校与企业组织目标
教育评价 | 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性评价的逻辑与路向 摘 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格局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的增值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逻辑重构方面,通过理念赋能构建
教育评价 |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坚守与改进路向 摘 要 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形态的深刻影响引发了人的主体性危机。这是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为职业教育评价提出的新课题及带来的改革契机。聚焦人工智能对主体性的挑战,需要重新
农村教育 | 农民主体性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研究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下贫困标准的质态性转轨,相对贫困的治理亟待激发农民的主体性,构建以农民为行动主体的贫困治理新格局。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生产性帮扶的重要渠道,在农民主体性的价值视域下存在着诸多问题,发展
农村教育 | 融合发展视域下城乡职业教育培训共同体构建:困境及策略 摘 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培训共同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城乡职业教育培训共同体构建面临内在互动力不足、主体职责不明确、资源匹配性失衡、体制机制运行不
国际比较 | 英国学徒税制度:背景、挑战与发展趋势 摘 要 制度是历史景观中相对持久的特征,学徒税制度是英国政府学徒制培养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到“雇主主导型”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面临着经费使用对象欠规范、学徒税经费预算超支、对培训机构缺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