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以教育家精神涵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大先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和全面要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
专题研究·教育家精神 | 教育家精神的“职教拼图”: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的扎根研究 摘要: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宣传形式空洞化、呈现方式机械化、职教元素缺位化等问题,原因在于未能对教育家精神在不同教育领域的适配性进行组成元素的深度挖掘与本质内涵的多维阐释。通过扎根
专题研究·教育家精神 |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职教援疆模式创生与特色彰显 摘要:职业教育援疆是落实国家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援疆理念也从“资源输血”“经济推动”走向“特色发展”,充分挖掘新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潜力,利用自身
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 |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困境与推进策略 摘要:文章从农业职业教育创新育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匮乏、综合素养不高,产教难融、科创动力不足, 体系不全、育人模式滞后等困境问题 基于“项目+平台”,探索了“文化引领、‘双融’
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 |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研究新农科建设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的新内涵、分析其面临的新困境基础
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与乡村文化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关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责任。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
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农户共同富裕: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关键点在于提升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提炼
职教管理 | 现场工程师类型人才内涵特征、培育框架与推进策略 摘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工作岗位视角把握现场工程师的基本内涵特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从标准、资源、载体、师资
职教改革与发展 | 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动力支撑。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和县域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高职院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
师资培养 | 智能制造视域下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变革与重塑 摘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双师型”卓越职教师资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智能制造的技术变革、职业教育的内涵变化、职教师资学历的多层次发展引发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
师资培养 |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摘要:参照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现教学能力比赛对教师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分别起到激励、需求、实践、规范、引领作用。结合职业院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情况,发现存在参赛思想
比较与借鉴 | 缅甸职业教育机构与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在缅甸社会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缅甸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主要由政府技术高中、政府工业学院和政府技术学院承担。在教育系统之外,国际合作办学、政府职
比较与借鉴 | 德国普通中学的职业导向教育:价值意义、实施路径与实践特征 摘要:职业导向教育旨在促进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能力的养成,对所有学生成功过渡到升学、培训和工作具有指引作用。德国各联邦州在遵循KMK关于职业导向教育总体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教育准则和细化措施
比较与借鉴 | 挪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创新战略构建、实践路径及启示 摘要:挪威高等职业教育秉持提质为本的理念,在提升教育质量过程中,历经了探索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阶段。为适应经济转型与全球竞争,挪威构建出加强产需对接、实施灵活教育、推崇国际合作的质量创新战略框架,并
史海钩沉 | 1905—1949年皖西北地区蚕桑教育探析 摘要:20世纪初,皖西北地区的蚕桑业处于自发阶段,蚕农从业规模小,且只凭经验饲蚕,无有改良,故收益低下。后来,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皖西北地区兴办了一批蚕桑学校,试图通过蚕桑教育与社会直接联系的方式,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