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一体两院、同生共长”人才培养生态 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运输设备,电梯在我国的产量和保有量已居全球第一。如何保障电梯的“绝对安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对职业院校电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为有效培养高质
办学与管理 | 高职院校教培融通的理论逻辑、现实依据及实践方向 摘 要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院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全方位互融互通。在理论逻辑上,生态位理论、结构功能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适配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培融通具有重要启示;在现实要求上,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
办学与管理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三圈三全”人才培育模式构建 摘 要 面向现代学徒制,加速构建职业院校“三圈三全”人才培育模式有利于聚焦第一课堂育人、形塑校园育人空间和共筑人才培育合力。职业院校“三圈三全”人才培育模式是在“三全育人”基础上,增添“内圈”“中圈”
办学与管理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需要,有利于提升产教融合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对产教融合的认识深度不够、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没有
课程与教学 |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深度融入业务运营的一种管理方式,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诉求。基于业财融合开发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有利于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提升高职办学适应性。从开发的思路、主
课程与教学 | 新时期职业院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 摘 要 有效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具有师生关系的协同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教学评价的调节性等特征。新时期职业院校开展
德育与心理 | 应然、实然、必然: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逻辑 摘 要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量,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厘清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育对象与培养目标的逻辑关系。而审视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大致存在三种偏差:价值定位“虚化”、实践途
德育与心理 | 书院制育人模式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 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以有效推动德育力量下沉学生一线、教育对象的自我融合与发展、德育工作系统不断优化。基于书院制育
德育与心理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积极支持系统构建 摘 要 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资本培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内在竞争优势的关键,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浙江省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2858名在校学
德育与心理 | 技术赋能视野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对策探究 摘 要 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加大了课程思政的难度,偏理工科的教师专业知识背景也很难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重视职业技术的学情氛围也加大了课程思政的难度。职业技
教师与团队 | 行动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实然选择 摘 要 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要条件,而行动研究是职业院校教师有效提升自身科研素养的实然选择。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既是践行课程育人理念
教师与团队 | 高校辅导员参与劳动教育工作意愿和行为的经验研究 摘 要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基于全国31个省1120名高校辅导员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参与劳动教育工作意愿为84.2%,实际承担劳动教育必修课概率为26.7%,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
教师与团队 | 高职院校教师对人工智能使用意愿和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基于扎根理论,探究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意愿受感知价值、技术因素、个体因素、风险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影响。感知价值指的
评价与诊断 |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价值意蕴、现实审视及实践指向 摘 要 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科学的评价,在校验指导思想、锚定育人目标、发挥示范引领及促成改进优化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现实情况看,当前职业院校劳动
评价与诊断 | 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学习投入干预策略研究 摘 要 学习投入是评价学生学习付出的重要指标,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能效。以问卷、访谈、个案观察等方法,开展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学习投入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学习投入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