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推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部署建设技能型社会,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既是解决就业结构性
焦点 | 埃及鲁班工坊的建设与思考 摘要:鲁班工坊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向合作国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把中华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非洲大地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天津职业院校与埃及两所学校分别共建的鲁班工坊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阐
专题研究·技能型社会建设 | 零工经济从业者的技能演进形态与职业教育应对 摘要:数字化技术改变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催生了依托平台经济的零工就业群体。在智能数字化技术对工作任务形成补充与替代的影响下,零工劳动市场愈
专题研究·技能型社会建设 | 新时代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摘要:退役军人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构成要素,职业技能培训是退役军人提升技能资本并实现向上流动的基本途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旨在调查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状况,提出其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专题研究·技能型社会建设 |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高技能人才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摘要:高技能人才政策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在高技能人才备受关注的今天同样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工具—高技能人才导向”的二维研究框架对2003年1月至2023年1月的3
区域聚焦 | 广东省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政策轨迹与实践路径 摘要:广东省技能型社会建设聚焦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技能人才育训以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育训四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技能开发融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扶贫以及乡村振兴之中。职业教育院校技能人才
职教管理 | 高职IT类专业群“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要:由于IT技术更新发展快,IT类专业群实施项目化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为此,结合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群实施的“大类招生、分类精准育人”模
职教管理 |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摘要:从专业到专业群,高职院校需重构课程体系以适应专业群发展。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但这种课程体系容易导致课程知识的零碎化、课程结构的单向性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割裂。
职教管理 | 职位族: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适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或行业)“职位族”确定为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族”是“群”的建设基础,“群”是“族”
职教改革与发展 | 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普融通的逻辑耦合、难点及进路选择 摘要:类型教育属性是职普融通的动力与根本依据。职普融通有着横向、纵向和系统融通三个维度的内涵,基于此,从类型教育视角出发对职普融通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横向上存在“职普不等值”的观念偏差、“单一且单向”的
职教改革与发展 | 共享发展理念下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价值及路径 摘要:实施校企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企业对参与高职校企合作根本价值的认知偏差,导致企业缺乏实质性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实施层面质量较低。根据共享发展理念核心要
职教改革与发展 | 中小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技术骨干人才的调研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通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调研,了解双方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态度及实践情况,重点掌握双方在合作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现状与瓶颈,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总结归纳,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相关对策建议
课程教学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 摘要:职业能力是行业岗位员工必备的工作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有的就业能力。为了培养满足行业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规范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章以高职中药学专业为例,
课程教学 | 基于有效失败理论的机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基于有效失败理论研究开发教具,深入剖析有效失败理论特点及其对促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解决非良构问题的价值,提出基于有效失败理论机械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实践表明,有效失败理论在机械课程教学中,能强化
比较与借鉴 | 柬埔寨技能扶贫实践:主体、政策与模式 摘要:劳动力的技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重视教育培训和设施投资,对贫困地区进行技能开发,是世界各国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普遍经验之一。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欧盟等在其报告与计划中也强调技能对
史海钩沉 | 墨子百工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墨子百工教育体现了人文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平民性的鲜明特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人格境界的提升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其教育内容、理论、方法与实践是我国古代早期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