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2025年第7期

躬耕

躬耕2025年第7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躬耕》杂志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培养文学作者,繁荣文学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目录

小说视界 | 阿布的天堂

一 在一个漫天霞光的黄昏,空气里浮动着荔枝和芒果的香甜气息,我和我的妻子并排躺在露台的躺椅上。她的双眼微闭,表情恬静而舒展,我对她说:我来讲个故事给你听。 喔?她转头看了我片刻,又调回原来的姿势,并伸过手,握住了我的手表示默许。 我记得那个...

小说视界 | 消失的二爷

一 31号,3月的最后一天。公司部门经理老王又给我打微信电话,问我走到哪里了,咋还没到?说真的,他多少有点儿怨气,语气也不怎么好听,但我也能理解。他说:“这个月就缺你这一单,赶紧办了,不能再拖咱们部门奖金的后腿,你看现在都几点了?”我的声音...

小说视界 | 小鱼游来

一 田小垄明知河里没鱼,还是坚定地沿着河边蜿蜒的小道往上走。边走边盯着缓缓流动的河水瞅,冷不丁就飞起一脚,把一个桃子大的石头踢入河中。希望砸死一条鱼,或者把一条鱼砸伤砸晕。只要受伤的鱼浮出水面,他会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凉的河里,把它抓牢、攥紧。...

小说视界 | 小狐狸

午后,我在北湖咖啡馆写作,一阵咔嚓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穿白色冲锋衣,看起来有几分飒爽的女孩正半仰着身子,用手机拍我。 干嘛呢?我有些不快。 姐,您真有气质,看我给您抓拍的这几张,是不是把您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瞟了一眼她快要伸到我脸上...

小说视界 | 重启

老张对着镜子打领带,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这条深灰色领带是女儿用压岁钱买的,此刻却勒得他喉头发紧。手机屏幕亮起,前同事群里弹出消息:“老张,听说你跳槽去当高管了?”他抓起磨破边的公文包,里面塞着便利店饭团和卷了边的《项目复盘手册》。 地铁口的...

散文短章 | 长风吹过青瓦房

听说有一场演出 父亲是在梁村村口骑摩托车接我回麦村的。我们单位正好在梁村有公事,忙毕,给母亲打电话,让父亲接我。 我们家摩托车用了十年。嘉陵,七千多元。那可是我们家当时一年的积蓄。父亲是个细心人,摩托车总是擦得干净锃亮,停在厦房里,盖上旧衣...

散文短章 | 草木情深

马齿苋的故事 京城一场夜雨,雨后清晨,天气清爽,阳光明媚。走出楼门,但见小区砖墙与水泥地砖连接之处有几株马齿苋,映入视线,其傲然挺立,还随风摇曳。这种野草叶如马齿,性滑似苋,故名“马齿苋”。其叶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饱含水分,表面光滑,呈青绿...

散文短章 | 啊,棉花

一 过了年,春寒料峭,麦子刚一筷子高,豫东平原上的棉花就开始育苗了。 育苗通常选在离家近的菜地里,根据家里种棉花的多少,挖出一个或者多个宽1米5、深15厘米、长15米或者20米的畦做苗床。挖出的土掺上农家肥和化肥用来制作育苗的营养钵。营养钵...

散文短章 | 杏花飞满天

1962年春,我不到四岁,外婆说,等老家杏树花开了,果结了,你就好活了。这句话,成了我生命最初的希望和力量。 外婆名字叫叶同果,在我家护我长大到十六岁。在这段光阴里,我家院子里曾有两棵杏树,在我早年记忆中,它们总与外婆相伴一起:树上花叶果子...

散文短章 | 玉手链

傍晚,先生下班回到家里,高兴地对我说:“媳妇,今天是你48岁的生日,我送你一件生日礼物。”说完就从包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我高兴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一个极为漂亮的玉手链。 我把漂亮的玉手链拿在手里,仔细地端详着,这副玉...

散文短章 | 夏日絮语

荷塘漫步 烈日当空,夏意渐浓,校园内的荷塘再次生机盎然。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我走进这场热闹里。 前些日子还是一池枯黄,如今已是浓绿一片,荷叶将阳光都遮蔽,水面漆黑如墨。塘中的荷叶参差不齐,有的昂首望天,有的垂首低吻,还有些新生的小荷叶,伸展...

散文短章 | 商山微表情志

我不止一次地想用语言为商山画一幅画像,但是越靠近商山,越不敢动笔了,尤其身处商山的褶皱中时,自以为的许多词都失去了意义。 还是把商山还给商山吧,就像把自己还给自己一样。请务必蹲下来,越低越好,以四十五度的仰角,如摩挲一样,从最细微处去看商山...

散文短章 | 南阳艾草香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气息。南阳独特的气息,那就是艾草香。 “清明时节踏青行,剜艾田头采嫩茎。米粉饴糖团做饺,农家野味满锅烹。”冬末春初,白雪消融,刚刚睡醒的小艾草掀开盖了一冬的厚被,在田间地头萌出毛茸茸的芽儿,芽嫩而清香,踏青的人蹲下身子...

散文短章 | A座的月光

高铁站台的玻璃映着我佝偻的影子,四月的风掀起藏青色夹克的衣角,那布料轻晃的弧度像极了母亲当年在晾衣绳上抖开的蓝布衫——那件被岁月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曾在无数个清晨掠过我的额角,带着皂角的清香和露水的凉意。手机屏幕上“常德—长沙”的购票信息跳...

诗歌前沿 | 钝象(组诗)

钝 象 春风过耳,我听见了 一棵树也听见了 再远些的群山有没有听见 我不是太清楚 但这世界仿佛有那么 一个小小的瞬间—— 我和万物都在春风中彼此倾听 哪怕感到陌生 但都足够美好 那些未知的、模糊的就留给 想象,或者下一阵风 风之框 冷和灰在...

诗歌前沿 | 水墨荷塘(组诗)

踏波图 一只鸟驾驶自己,在水面 修一条跑道 它起飞之前踏出的水花,一长串 一长串的水晶 在它的尾翼上定格,构成一幅《踏波图》 水花溅出画外,仿佛贴上 一枚枚邮戳,要把自己寄给远方 天,蓝得无边无际、无以复加 从波光上折转,春天的机场 已深入...

诗歌前沿 | 乡愁里的内乡(组诗)

内乡县衙 你可以忽略那些建筑,忽略 左文右武、击鼓升堂 忽略文书告示和繁文缛节 甚至忽略,一只鸟在衙门里飞进飞出 但不能忽略,那棵八百年的丹桂 那真是一棵神奇的树啊 从元代一直到现在,一部廉字史 被桂花熏透了清香 现在的内乡人,一边走,一边...

诗歌前沿 | 草木志(外一首)

蹲下来才看清它们的脚趾 深深抠进泥土的掌纹 牛筋草攥紧拳头,狗尾草摇晃 哑了的拨浪鼓。菟丝子缠着 拉拉藤的脖子,像极了 小时候和我扭打的二伢子 桑榆把影子泡在江水里 洗了又洗。楝树举着 紫褐色的小灯笼,照亮 蚂蚁搬家的泥土路 这些被踩进泥里...

诗歌前沿 | 秋天(外一首)

那些树木的叶片被秋风揉搓 一直不停,直到绿色失去 变成土地的本色 风还在奔跑,寻找可以揉搓的物件 一条河静水流深,波光潋滟 涌动的浪花缝合了天地 月季 在乡村生长 坎坷和艰难被辽阔的绿色覆盖 泥土做了襁褓,风做摇篮 小名月月红 那是乡村孩子...

诗歌前沿 | 枯藤

复古的风声 拎着凛冽,穿过体内 失守的枯黄情节 残须,抱紧静寂的时光 抱紧命运的悬崖,搬运风声、雨水 也酝酿命运的粗粝和凹凸 留恋、张望或驻足,都恪守 日子重叠地陈述,选择站立 就是为了丈量活着的高度 无论今生还是来世,来过就再无背负 只是...

诗歌前沿 | 牧羊人

一支悠长的鞭子 驱赶着更加悠长的岁月 在这个尘世间 他们是些放牧云朵的人 羊,是他们的另一个伴侣 你看,与羊儿对视的眼睛 总是含情脉脉,牧羊人 用近乎一生的时光 都在放牧着自己的似水年华...

诗歌前沿 | 归宿

父亲一生都挺直脊梁生活 房屋被冲塌 洪水袭来淹了庄稼 女儿出嫁 他都不曾落泪 他习惯了独自一个人守住破落的老屋 在树叶的沙沙声与院落疯长的草的陪伴下 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 他唯独哭的一次 是院中的老槐树被伐 电话里 他像是弄丢了百宝箱的孩...

诗歌前沿 | 夜渔

堤岸的褶皱里,泊着 最后一艘木船 老人将银鳞倒入竹篓 月光顺势游进去 成为最沉默的俘虏 他卸下网,却卸不下 水波在掌心刻下的年轮 河床正在收拢 像一条干涸的舌头 舔舐着空酒瓶与锈蚀的锚 有人劝他改行去修桥 他摇头,指了指桅杆上 悬着的半截风...

诗歌前沿 | 地铁与飞鸟

把铁轨伸向地面,昨夜的你 试图转身奔赴星空,拟构着一粒尘埃 从废墟里接近太阳的呼喊 这里已然吞没太多影子。河流、杂草、落日 还有我童年时,未留住的一只蝉蜕 它们都散入人群,在来往的探照灯里 留下我们老去的证据。也许,你不会知晓 狂风中落难的...

诗歌前沿 | 老街

每回去一次 老街就坍塌一次 好像是我回家造成的创伤 我弯下腰去 想从石板上寻找 累累伤痕和昔日的辉煌 残破不堪的石板们 躲闪着我的眼睛 我反复擦拭着它们 却听到了一声声的呻吟 停下颤抖的手 我的目光有些迷茫 当我直起腰的时候 老街扭动着痛苦...

诗歌前沿 | 石头磨掉棱角之后

沉底,一河水过滤之后 总有不能释怀的成分 不溶于水 如同星辰不溶于我的视网膜 那些从一座座山里偷跑出来 的石头,随潮流而动 最先跌落水中的都是弄潮儿 石头成为一盘散沙 河流再也没有棱角 眼睛里只剩下童年的清澈 挖掘机把手伸进水里 把我被磨碎...

诗歌前沿 | “盐”糖

童年记忆里,故乡最亮的地方是大街上供销社的生活部。它承载着小镇人们对生活物资(油盐酱醋……)的全部渴望,也藏着我们这些孩子最纯真的“馋”念。 生活部实际上是神垕镇北大街东门面房中间的一所,北边临着生产部,南边临着布匹部。和生产部、布匹部不一...

诗歌前沿 | 书香致远(外一篇)

四月,用一树的槐花唤醒了我对家乡的记忆,风,细密而柔软,暖暖地从面颊吹过,像恋人的耳语悄悄地就暖了你的心。街边的树,仿佛都焕发了青春,那么绿、那么嫩;冬衣基本搁置,人们换上了轻薄的春衫,出门游玩的女子,或如春风摆柳,或如玉荷婷立,在街上走来...

诗歌前沿 | 简析《黄河东流去》中的“家园空间”意识

李准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围绕着“家园”展开叙事,展现了中国农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其对“家园空间”的构建与描写,反映了农民的苦难与挣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 1.《黄河东流去》中故土赤杨岗的家园空间描绘 赤杨岗...

南阳青年作家专栏 | 夜访姑苏(外一篇)

幼时学罢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便如一颗朱砂痣,镶嵌在江南黛黛的眉间,令我魂牵梦萦。初中学习《苏州园林》,更知苏州唯美的园林,与“寒山寺”一样,皆为天下无双。 后来,读柳永的《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一句入心入髓。稍有文史知识者皆知,江南...

南阳青年作家专栏 | 六月(外二首)

六月 荷花打开自己的门 长出诗和种子 在风中一行行掠过 春夏消瘦的身影 在荷塘上七月流火飘过 云朵白白柔柔 荷丝细细密密 织莲子九月衣 菡萏芳蕊伶仃感动 北冥 滴落一颗亮闪闪 郁郁的清泪 牵动慈母手中痴痴针线 看见庄子 一颗玉米看见 庄子睡...

躬耕论语 | 镜花水月照见生存暗礁

阿袁以手术刀般的笔触,剖开高校女性的精神困境。《可能的生活》中三篇小说如三枚棱镜,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折射得纤毫毕现,那些被精心粉饰的“可能生活”,终究在生存暗礁上撞得粉碎。 身为女性,我向来对女性写作尤为关注,而阿袁老师的《可能的生活》,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