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研究 | 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组织模式重塑的思考 [摘 要]高校作为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内部院系治理架构的设计不仅体现国家治理制度的深刻内涵,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支撑。当前的高校院系治理存在着上下级组织关系定位偏差、责权界限模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削弱了院系组织对高校治理制度的参与度...
教育管理研究 | 中国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收支规模与结构研究 [摘 要] 本研究对我国3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在首轮建设期的收支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以下问题:募资规模不大,服务高校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支出规模有限,社会公益服务使命履行不够到位;收入结构过度依赖捐赠渠...
教育管理研究 | 重审高校“去行政化”:基于中国高校权力结构视角的分析 [摘 要]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忽略了高校政治权力的存在,将高校“行政化”现象理解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对立冲突。基于高校权力的三元结构,从对权力等核心概念的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高校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梳理,指出“行政化”的实质是具体事务中权力主...
教育管理研究 | 新工科背景下推进“两个融合” 建设地方高校一流专业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立足于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以适应新经济、新业态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目标,以跨专业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基础,就北华大学如何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调整专业教学改革和新专业的建设展开讨论。在新工科背景...
德育工作研究 | 智能传播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机理、挑战与进路 [摘 要] 智能传播时代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生成与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与挑战。基于接受理论,智能传播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过程可分为内容提取阶段、观念融合阶段、意义生产阶段。智能传播技术产生的认知错位、技术异化、商业导向等一系列问题干扰了大学生在...
德育工作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学生学习诚信治理研究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介入要求高等教育及时应对学习诚信治理的新挑战,这事关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必须明确治理方向、治理主体以及治理方式。研究确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学生学习诚信治理框架,以善治为最高目标,以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引领、...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探析 [摘 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助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应时之举。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发挥铸魂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完善自身核心素养、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主要体现在由外部推动转向自我革新,由正向论证转向复合建构,由静态稳定转向动态平衡,由无序生产转向有序增长,由双向互动转向融合共生,并具有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过...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政策内容与特征研究 [摘 要]政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与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需要从教育政策中汲取动力。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部分。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与“工具—主题”分析框架,运用N...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数智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的应用与优化 [摘 要]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教育理念、内容呈现和互动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革。依托数智技术生成多维度的教育情境,通过全景式沉浸、靶向化推送、情境性叙事和互动式场景等方法,力求通过沉浸、互动与个性化来强化...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历史发展与演进 [摘 要]自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尝试运用课程思政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驱动下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在理论中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通过检索2017年1月至2024年8月在中文核...
教师教育研究 | 多元理性景观: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性审视与价值省思 [摘 要] 在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脉络中,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知识孕育、批判致思与理性探讨的重要使命。大学教师作为理性主义的继承者、发扬者与传播者,始终面临着多元理性景观的挑战。在美国,大学教师在坚持古典理性主义的同时,既要应对技术理性所带来的...
教师教育研究 | 消费社会中教师文化异化的表征及其应对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变为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形成以符号秩序对人这一原有消费主体的取代为标志,并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链环的强制、符号价值的扩张巩固自身的稳定性。教师文化异化的问题源...
教师教育研究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 [摘 要]公费师范生承载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照和期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费师范生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选拔方式单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生源质量次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校对学生底蕴培养欠缺、管理失于宽松...
教育教学研究 | 逆向教学设计:从理解到认知结构的发展 [摘 要]学习以知识迁移为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处于浅层学习,难以理解知识的意义,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迁移的机制是基于理解的认知结构发展。逆向教学设计依据认知结构的形成原理,采取“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逻辑,将评价设计置于学习指导...
教育教学研究 |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数字化跨学科课程的模式探索 [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PPEE模式(Philosophy-Politics-Economics-Education)为本科教育学数字化跨学科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创新路径。该模式的内涵包括四学科的知识协同和数字化融合,旨在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培...
教育教学研究 | 机遇•风险•应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数字技术全过程全景式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全息律动”,促进教学模式“全员交互”,推动教学方法“全感操控”,完善教学评价“全程覆盖”,成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
教育教学研究 | SPOC支持下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与理论反思 [摘 要]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高阶思维的生成,Spoc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教师在技术支持下设计的教学路径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前的自主探究。教师在平台上提供的资料,既要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又要给学生提...
教育教学研究 | “时代环境—问题导向—产出目标”下的新商科教学创新理念、逻辑与方式 [摘 要]数字技术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商科教学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人才培养面临着时代认知感不明确、经济发展问题导向缺失和学生实践效果难达标等教学痛点。在CDIO-PBL-OBE协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商科教学的创新设计构建了以“时代环...
课程建设研究 | 美国普渡大学基石综合文科项目对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启示 [摘 要] 人文和社会科学是国家记忆和公民活力、文化理解和交流、个人成就和共同理想的源泉。美国普渡大学自2015年首次提出并实施基石综合文科项目以来,通过设置人文科学智慧的课程目标、构建入门课程与金字塔主题课程、颁发三级基石证书、呈现人文作...
课程建设研究 | 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摘 要]为更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所载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