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研究 | 大概念融人教学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摘要]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提出,“大概念”成为教学改革讨论的焦点。探究大概念如何融入教学实践,需要从大概念本体出发,梳理大概念在教学变革中的发展际遇,把握其本质特点;立足大概念教学样态,梳理大概念实然应用困境之...
教育理论研究 | 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摘要]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主张教育应遵守自然秩序,把儿童当儿童看待。消极教育是一种防护型教育,主张防止过早、过多地将知识教育和社会教育施加到孩童身上,避免因教育秩序的颠倒和紊乱带来一系列恶果。为此,卢梭提...
教育管理研究 | 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启示 [摘要]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各国技术革命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国经济需要化解传统产业的转型阵痛,更需要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跃迁动能,这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粤港...
教育管理研究 | 系统思维视域下学校治理的逻辑理路、实践反思和优化路径 [摘要]学校治理作为教育治理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关乎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跃升进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多重逻辑引导和要求下,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然而,实践中学校治理还面临着治理...
教育管理研究 | 共生理论视域下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三要素一界面”的解释框架,系统探讨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理论生成机制与实践逻辑。当前,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共...
教育管理研究 |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政策议程分析 [摘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具有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政治属性。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该政策议程框架后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定位不清晰、协同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滞后等构成问题源流;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政策制定者的实践等构成政策...
教育管理研究 |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课后服务实施的价值、逻辑及路向 [摘要]依托课后服务等途径,促使教育本质回归,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双减”的政策旨归。课后服务的人学向度也表明,其有效实施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为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引领,也指向课后服务实施中主体的回归。...
德育工作研究 | 从对立到统一:道德教育的价值困惑及其纾解 [摘要]道德教育存在着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或立场:一种观点承接古代教育文化与传统,认为德育应当肩负起培养道德卓越者的使命;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价值多元与科学知识至上的时代,道德的相对主义盛行,底线道德作为普遍伦理的构想成为德育的...
德育工作研究 | “不言之教”理念下学校德育评价的遮蔽与开解 [摘要]德育评价的本意是促进学生品德性格的健全发展,但我国学校德育评价在科学主义范式下逐渐偏离了本真之意。当前我国学校德育评价存在评价目的育德本位的遮蔽、评价内容高度外显化与标准化、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此即彼以及评价主体威权化与封闭化等问...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数字交往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 [摘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数字时代的生成进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实践,催生了数字交往。以交往为存在之基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经历数字交往带来的新态势与新机遇。数字交往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变”与“不变”的双重特征。其中...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数字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瑰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亟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增强资源的丰富性、育人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数...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师教育的机理、隐忧与实现路径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师教育智能化转型与变革的关键力量。其赋能思政课教师教育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智能教育应用推动思政课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协助者、支持者;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内容生成重塑思政课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与素养要求;多模...
专栏:思政教育研究 |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目标、价值还原 [摘要]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抽象化与理论化、忽略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及学习思政课教学内容“没用”这3个问题,提出解决教学内容问题的理论、目标、价值还原论断。理论还原就是把抽象化、理论化的内容还原为具体的经验事实,目标还原就是把教学目标还...
教师教育与管理 | 制度情境中幼儿园教师的时间困境及其纾解对策 [摘要]时间困境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在幼儿园教师时间困境的成因中,制度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探析幼儿园教师的时间安排,发现其面临教育时间与工具化时间的次序冲突、自主时间与制度时间的结构失衡、工作时间...
教师教育与管理 | 从“负担”到“互担”:数智时代教师新型负担的因应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渗透到教与学的各个领域,教师新型负担也不断衍生,亟待研究者和实践者给予足够重视。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主体一客体一介体”的逻辑主线,数智时代教师新型负担的表征为:应对新实践范式地冲击,承受复合型“新”劳动负担;顺应个体化步调...
教育教学研究 | 素养立意下“四维融合”课堂样态的 构建逻辑与路径探析 [摘要]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场域,课堂的样态呈现不仅是提升学校育人质效的关键支撑,更是加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议题。在素养立意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化推进中,关注素养维、实践维、大概念维、学习维一体化的“四维融合”课堂样态构建是...
教育教学研究 | 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融合下的教学研究 [摘要]以“思维(心)和存在(身)”为研究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哲学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的理念指导。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目前教育体系所依据的秉持“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认知理论存在离身化缺陷,倡导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身心一体化”的具身认知方式。但是传统(...
教育教学研究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认识误区与教学转向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素养导向下我国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核心议题,它在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要求、新趋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因对跨学科主题“融合式”实践要求...
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经验概念化视角下课堂观察的价值意蕴构成要素及实践路径 [摘要]课堂观察聚焦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真正支配行为发生的是内在经验,因此,课堂观察本质上是对教学经验的研究。基于教学经验概念化进行课堂观察能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处方性”理论、推动“基于证据”的校本教研转型、达成“教师学习”长效发展目标。在...
教育教学研究 | 高校师生关系视角下师生学习共同体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师生的关系,在实质意义上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推进学生的进步与提升教师的水准。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存在3种类型,分别为教学相消型、教学消长型与教学相长型,而这3种师生关系在实质上体现了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疏远—亲密”...
职业教育研究 | 黄炎培农村改进观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研究 [摘要]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倡导以“划区施教”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劳动教育观念,推动“农业生利”,曾有力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和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师生对“...
职业教育研究 | 高职创业导师赋能乡村创业者创业力提升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摘要]乡村创业者的创业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高职创业导师通过专业化赋能,能够有效破解乡村创业者在创业思维薄弱、资源短缺和管理能力缺乏等方面的困境。基于创业力理论、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等综合视角,结合高职创业导师挂职S村的实践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