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科学课2024年第5期

湖北教育·科学课

湖北教育·科学课2024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科学课)前身为《科学启蒙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科学课》,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致力于传播科学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升全国基础科学教育水平。教育部审定通过的8套全国小学《科学》教材为杂志支持单位。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

目录

卷首 | 从“走路”走向“找路”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科学)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刘默耕先生在谈及自然教学的艺术时,曾打了一个比方“过河”:河里有不少大块、小块的石头,

专栏 | 馆校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的策略初探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2022年版科学

专栏 | 指向理性精神的思维型课堂实施路径

科学思维是科学课程中四大核心素养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科学课堂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历程,强化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求是精神、批判精神、探索精神、思辨精神,进而促进他

专栏 | 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进阶课堂的构建

在科学课堂中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避免科学探究流于形式,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的激发和培养依赖于课堂活动,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思维的进阶。现以六年级

专栏 | 《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片段与分析

《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是三年级“空气”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学生在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对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形成初步认识,并在观察、研讨活动

专栏 | 核心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

科学课教学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在“保温水杯套的设计与制作”内容教学中,我尝试从研读教材内容、依托真实情境、明确驱动任务、多样评价方式入手,开展跨学科

专栏 | 例谈小学科学思维评价的策略

科学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对科学思维的评价也有具体的要求。一、及时评价,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教学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抓住稍纵即

专栏 | 小学科学微活动教学初探

微活动以科学探究的微小型活动为主线,以融汇学科知识与培养探究技能为表征,指向深度科学探究。微活动重视学生探究真实的科学问题,强调“小切口、深探究”。一、生活类微活动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资源是科

专栏 | 例谈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创新利用

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科学课尤其要在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这是科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验是科学课的标配,材

专栏 | 基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学习。小学科学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科学原理和现象都可以在生活中找

专栏 | 立足项目化活动培养学生工程思维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实践要围绕真实情境开展探究活动,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通过技术与工程方法设计、制作装置或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在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

专栏 | 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提质增效”要求。教师可以从小学科学学习的核心概念建构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状况,分析概念发展进程,以评测工具为依托,进行大单

实践 | 基于模型建构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

模型建构是科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是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有关研究指出,科学学习就是科学建模的过程,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描述、解释、预测、推理微观和宏观自然事物、自然

实践 | 做思评一体,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对100节常态课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短时间的探究实践和频繁的活动切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中

实践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

科学作业作为表征学生知识深度的重要载体,设计时要凸显缄默知识,[1]要保持作业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一体化,更要体现其进阶的深化学习作用,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当前科学作业目标多聚焦在知识

实践 | 以核心概念引领单元教学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要求教师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有学者认为,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

实践 | 大单元教学下科学概念层次模型与评估

大单元教学是我国科学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课程标准提到,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教科版教材

实践 | 让科学探究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

小学科学教学倡导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把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探究活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情境

实践 | 跨学科概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强调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它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将来面对真实问题时能综合运用知识予以解

实践 | 《影子的秘密》三次试教与思考

探究实践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锻炼和提高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在科学课堂中设计探究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站在学生

实践 | 基于素养导向教学《温度与水的变化》

科学课程倡导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这种方式,并非易事,值得教师深入探索。教师要深读教材编写的基本逻辑与要义,找准“引导学生到哪儿”和“用什么方法带学生到那儿”的平衡点,通过评价判

实践 | 发展核心概念,引领深度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碎片化教学方式和简单的知识点堆砌,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课程标准倡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核心,这一变革引领着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胡卫平教授将科学教

实践 | “制作船舶”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

一、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确立1.提炼层级目标,确立项目主题五年级“船的研究”单元《设计我们的小船》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力学原理和建构空间概念。这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他们很难将对“浮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践 | 基于项目化学习教学《做个小温室》

《做个小温室》是二年级的内容,属于STEM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倡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以此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我尝试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审阅教材涉及的关键概念

实践 | 德国STEM教育的实施及启示

世界各国将STEM教育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关键。[1]在迈向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STEM教育发挥着核心作用,对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重大全球和社会挑战至关重要。作为

实践 | 基于核心概念整体设计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科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围绕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为科学课程高质

实践 | 荠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九华风车坪雅爱小学,指导教师:戴智慧)自然笔记编辑手记&nbsp 小作者观察很细致,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细节,专门对比了基生叶和茎生叶的不同,及爱心状和倒三角形的果实,还融入了自己的

实践 | 芦荟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指导教师:戴黎)自然笔记编辑手记&nbsp 整个作品的布局合理、画风清新美观。小作者将芦荟的各部分进行分解观察,对叶的外形特征的观察细致入微,不仅发现叶轮生的特点,还观

实践 | 土豆

(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指导教师:万黎敏)自然笔记编辑手记&nbsp 小作者的绘画功底比较好,呈现土豆的外形、色彩及成熟前后的对比等时栩栩如生;对作品名专门做了艺术化的处理,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构图上,

观察 | “热气球”实验改进

原实验不足《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中,学生通过“热气球”模拟实验,认识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上升。教材中的实验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模拟热气球的塑料袋,加热的蜡烛,起到防风和快速加热作用的纸筒(如图1)。

观察 | “圣诞主题”热传导演示仪

实验原型及不足日常教学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有以下问题:热水的水蒸气会影响手对金属的触感;火柴不好粘;蜡油或凡士林的用量要差不多,否则实验效果不佳;学生调节铜棒的高度有困难。实验材料扁铜条、温控开

观察 |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改进

实验原型及不足《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中,教材利用以下四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通过纸蛇转动、制作热气球的活动,发现热空气会上升,认识空气如何流动;观察玻璃瓶中烟的流动方向,发现冷热空气的流

观察 | 海外国际学校积极创造力培养的经验和启示

积极创造力指的是个体在积极、主动的态度下发挥其创新能力,通过独特且有价值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新想法或创造新事物的能力。[1]这种创造力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

观察 | 新华网等共同举办科学教育研讨会

2024年3月16日,为着力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新华网联合《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科学教育研讨会,旨在搭建社会化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

观察 |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首届京浙小院士论坛

2023年12月25日下午,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亦小科学院首届京浙小院士论坛”正式开幕。在这场由学生担当主角的论坛中,出现了不少值得夸赞的项目。有两名学生连续多日对校园的消杀工作进行调查,对不同区域消杀

观察 | 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26协同组开展线上研讨

2024年3月26日下午,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26协同组首次召集方,集合本组20所中小学召开了第一次线上工作会议。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副院长柏毅教授结合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从科学教

观察 | 株洲荷塘科学名师团队送教、送培永顺

2024年3月13—15日,株洲市荷塘区科学名师团队在湖南省特级教师、芙蓉教学名师孙江波的带领下,奔赴永顺县各乡镇小学,开展桂馨科学名师西部行(湖南永顺)项目送教、送培活动。本次活动是荷塘科学名师团队

观察 | 河北“知了科普地图”上线

2024年1月,河北石家庄为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2024年1月25日,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推

观察 | 杭州东冠小学大力推进数智校园建设

浙江杭州“小东小东。”“我在呢。”“请打开窗帘。”“好的,窗帘已打开。”在杭州东冠小学的智创坊里,学生设计了一款专属于自己的AI+IOT应用设计程序,输入自己喜欢的称呼。小戴同学说:“因为我们是东冠小

往期杂志

更多